有位同修說:「對於兒子的言行真的是無可奈何,家中凡事都要以他為主,


他真的覺得心力交悴?不知該如何的與兒子溝通才好?


某個機緣裡觀查了一下他們的相處,就發現問題可能是這位同修不了解


其兒子的個性,因此根本在溝通當中根本無法真正的教他


到他兒子的內心深處,也就是沒有達到因材施教


他們兩位都屬於剛強之個性,所以溝通時每次都是硬碰硬弄得兩敗俱傷


 


其實這也是一個因果關係的延伸,父母從小是如何教育小孩的


他長大就會成為那個樣子,所謂「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很多的時候是怨不了人的,因為小孩子從小就像是個海綿體


沒有選擇性吸收外界所給他的任何訊息,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因此父母親就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會影響這小孩的人格發展


但是父母親能夠自省的卻是少之又少,因為大多數的父母


礙於面子都不願意承認是自己教的不好,能夠放下身段反省的父母


真的也很佩服,長期的觀察,懂得放下身段檢討自己的父母


孩子也會慢慢的去轉換累世的習性,並且一天比一天的進步


但是若是父母親總是在找藉口,不願認真的反省自己


把過錯都推給他人的話,只怕會造成自己的孩子不良之習氣


 


但是該如何正確的教導下一代?除了父母親自己要有正確的倫理觀念


才可能正確的引導,偏偏通常一般人所認知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與天理相隔一萬八千里,而且人是有盲點的,常常並不知道自身缺失


所以父母親自身的習性修養不好,小孩子在這種的環境下長大


當然在無形中自然根深蒂固的養成了父母親身上的不良習性


所以今日孩子會變成那樣的習性,所以自己期望擁有那種的小孩


自己就要先以身做則


 


父母親愛小孩是天經地義,但是也有可能愛之足以害之


為何如此說呢?過份的溺愛,容易造成是非不分的小孩,凡事自私不負責任


過頭的愛呢?就容易形成依賴、沒有主見的小孩,長大後也無法離家獨立生活


不足的愛呢?就容易形成有殘暴的、沒有安全感,人際關係不良之個性


所以結論就是今天您為了與小孩的相處問題上產生了困擾


就要先從自己先檢討起,是否是自身的不良習性所造成的呢?


現在要將小孩的習性導正的話,就要從自身改變起,並要了解每個小孩的個性


因材施教,若是小孩屬於剛強之個性,就不可以用硬碰硬的方式


造成兩敗俱傷,只可以用時間慢慢的教化,多唸經迴向給小孩子


改變他的累世、和長時間所養成的不良習性,並以身做則


 


若小孩是屬於柔弱之個性,就不可以用軟性之教化,只會更讓孩子


不知所措,所以這時的父母就該要適時的給予意見,可以教導


其獨立思考之能力,運動可以有效的幫助頭腦清楚


這種小孩可以從小就可以教誦唸典經,可以生「智慧」,不可放任之!


 


所以與這位同修說,因兒子與你的個性相同都是屬於剛強


若是可以改變溝通方式,多行善積德,不要再用硬碰硬爭吵的方式


唸經消除自身的業力,修行改變自己的習性,兒子自然會感受到


你為了他好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桂貞 的頭像
    桂貞

    驪月殿

    桂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