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有我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毛病的話,那就不是菩薩。
若是明心見性的人,而且沒有以上這四相之病,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
**我相**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娑婆世界眾生在意念中總是有個「我」
但當有這個「我」的念頭產生時,就會有私心、有分別心、煩惱心…
因此,菩薩是處於「無我」的狀態,「我」其實是不存在,也沒有所謂「我的」
然而凡夫則總有「我」這種意念、念頭,這就是「我相」
換言之,這種「我」、「我的」意念都是眾生的無明而產生的。
例如:外面有許多沒有固定的停車位,但是住附近的人都有固定、習慣停的位置
但當有一天,回家後你看到了被停走了,你就會認為這個位置是「我的」
想要把那個人趕走,心中也因此而不高興,這就是從「我相」所衍生的毛病
家庭、親人之間,也有「我」….誰應該為「我」付出?「我的」權益又是如何?
夫妻、情人之間,也有「我」….「我」重不重要?「我的」付出又如何?
同事、朋友之間,也有「我」….誰跟「我」交情好?誰又跟「我的」利益衝突?
這些都是執著於「我相」,產生了「我」(識神)與「本性」(本靈)之間的突衝
當一個人能達到「無我」的境界,他的世界、心地就會非常的寬廣與自在
**人相**
心中去界定、分別,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這種想法就是「人相」
例如:當你處於異鄉、出門在外時,剛好遇到來自同個國家或同鄉的人
心裡就會特別的親切,因為你覺得他和你是同個國家和同鄉的人,這是「人相」
或是同樣膚色的人,或是說同種語言的人,彼此會特別親,這也是「人相」
甚至在各種宗教之間,或是不同群族之間,相同群族中的人彼此間會特別團結
而且很容易會排斥其他與他不同理念和不同的群族的人,這也是從「人相」
也有自家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吵架了,這時過去處理時候
若是產生偏袒自己孩子的做法,這也是「人相」所衍生的毛病
所以認為人與人之間有差別之分,有親疏之分,這都是「人相」
其實,人與人之間不應有膚色、種族、身份、年齡、親疏、地位等差別
通通都是平等的,若是了悟此道理,這就是「無人相」
**眾生相**
當意念與做法有了「我相」,自然就會產生了「人相」,既有了「人相」
之後就會也有「眾生相」,「眾生相」的想法、做法是從我相、人相衍生而來的
心中認為人與人之間有所差別後,自然而然也會認為動物是與人有差別
因此,對於動物則可能產生輕賤的態度,對於動物會認為他們是卑賤的
甚至會做出傷害他們的行為,這就是「眾生相」所衍生的想法作法
也會對於植物不愛護並隨意賤踏,太上感應篇裡有也提到「用藥殺樹」是不對的
換言之,無眾生相的人,他不會欺負動物、賤踏植物,而視動物、植物是平等的
甚至對於六道輪迴裡的眾生,也不會輕賤他們,這就是「無眾生相」境界的展現
**壽者相**
人類都有壽命的概念,把人的出生當一生開始,把死亡又當一生的結束
其實,眾生在六道中輪迴,既沒有出生,亦沒有死亡,可是人們把此生的
這段期間視為「壽命」,這就是「壽命相」~~
任何生命的產生只是存在形象、狀態的不同,而沒有所謂生、死或壽命長短
所以六道輪迴的所有眾生,靈魂的本質是不增、不減、不滅…..
當你體悟此道理後,這就是「無壽者相」
所以人生在因不了解此理,產生的「我」、「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才會造成人生過程中種種的執著、痛苦、放不下、對立、埋怨、消極…..
不論唸了許少經、持了多少年的咒、禪坐悟了半天,仍在這五濁惡世中
看不清、靜不下來,事情一來就火燒功德林….最後又把所有不順
怪罪到菩薩、仙佛、和他人身上,空有修行的行為
唸經這件事,並不是要您把流傳下來的經典,去唸給菩薩聽…..
也不是要您把唸經的意義,變成是把自己的問題丟給菩薩去解決
而是要您在唸經、持咒的過程中去學習經典的意思,產生了智慧
再有了懺悔心後去反省自己的過去,面對處理自己現在的問題
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這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修行中都是必經歷的過程
所以不必過於執著這「四相」,去陷入「四相」產生的框框中
讓修行路上變得寸步難行.......
一切經典都是修行上的助緣,依經不依人才不容易迷失了~~
離相修行 才可解脫六道輪迴丶靈魂自由自在
因此,我們必須悟到一件事:你是要執著「人」的一百年呢?
還是要去追求更多的千百億萬年、無生無滅的靈性解脫?
從這裡可以清楚看到,如果今天不修行,就會墮入六道而輪迴
如果你很幸運,再度投胎為「人」,那還算是不錯,萬一是往下沈淪
到「人」以下的「阿修羅」、「畜生」、「餓鬼」,甚至是「地獄」,就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