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日常生活中碰到一些「順心」或「不順心」之事
其實很多都是我們本身的起心動念、產生我是人非、分別心的結果
也就形成了一般凡夫俗子會有的「好心情」或「壞情緒」了
修行後必需要了解,今世所遭遇到的所有好的、不好的事皆是
前世的所做所為而得到的結果,不好的事必須要發自內心真心懺悔
積極化解消業力,處在的好的事之中,仍要惜福再造福
但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並不會受到這些雜念、煩惱、俗事所困擾
故才能心境上的「定」,身心靈皆無障礙的境界,產了迷惑者,師度
師度後,自悟,自悟後自度,因此既然要修行,那麼就要多接近好的老師
以開啟自己本身的「悟性」,只要是有心的人他的道根深、悟性強的話
那麼他的迷惑,經老師、仙佛一點破即可「頓悟」,但是一個固步自封
心胸狹隘、沒有慈悲心的修行人,他們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修行人
因為他們缺少了悟道的,外在「環境」與內在「資質」
因此修行人除了要具備分辨「名師」與「明師」的不同之處
更要清楚「菩薩心腸」是不是用在正確的地方,不可以濫用了「慈悲」
慈悲心與菩薩心腸仍然都是凡夫之心,不是真正的佛心、天心或道心
修行人也不要以為看得到靈界鬼神的形象或聽得到靈界所發出之聲音
就誤以為自己靈通了、與眾不同,高人一等,實際情形並不是這樣的
修行人一定要了解何謂「道」?「經典」上的真理又是如何?
這一理悟萬理通了之後才是真正的靈通,如果沒有在內功去下功夫的話
則其他,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天耳通…等等的通都是考驗而已
皆不能算是真的靈通了,帶有天命的修行人,不論領受了任何的旨令
或是本身具有任何的法力,其實那都是為了執行天職任務而存在的
不管領了什麼天命? 是領濟世旨、救世旨、度世旨、勸世旨、警世旨或是
傳道之旨令….等等,都要先戒貪、瞋、痴、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
無眾生相,千萬勿因貪情、貪名、貪權、貪利之心而喪失了受考與
悟道機會這也是一種俗說的「道考」,過關之後然後再去執行天命
為眾生傳道、在外行功,在內修德,只要認真的去做皆有福報。
一個修行人能否「悟道」?其實與年齡、種族、膚色、性別、學歷
宗教職務、拜什麼神佛或修行時間長短完全無關,但是卻與悟性高低
修行悟道之意志力、信心有關,每天的唸經、持咒、拜懺要用「心」
去領悟它,也就是「明心見性」我們每一個修行人修行的最後目標
就是要達到「心性兩空」最高境界,使靈魂徹底的脫離六道輪迴
因而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因此如果我們的心念還留戀著陽世間的
情愛、名利、財富、權勢、每天…等等假相的人,其實那都是假修行
也都是在浪費自己寶貴的修行時間,陽世間的許多道考也好,魔考也好
修行初期大部份都是本身的因果業力、祖先業力來磨、來討報
並不是「道考」、「魔考」,沒有道行那來的道考呢?離道考還遠得很呢!
如何順利通過累世、前世、今世的因果業力,當然除了仙佛做主之外
需要多誦唸儒教、道教、佛教之經文,而經文所傳之道理大部份
都是要先自心參悟、與了解,道大部份都是要身體力去「行的道」
因此兩種修行的方式(內修德與外行功)是不可以偏廢的
如果我們有心想要修行悟道的話,那麼我們修行人應該深切體悟到
所有的經典、教義、道書、偈語、降詩之內容其實都只是我們修行
悟道的工具、參考資料而已,幫助我們頓悟、領悟,而自已衍身出來的道
才能符合真道,但是一定要跟對道場,可以正確若將經書內容解讀
因為解讀錯誤則仍然不能算是悟道,怕只會墮入魔道,須小心~
我們不要認為沒有錢、沒有時間就不能修行,那些都不是修行的問題
因為道是無所不在,沒有時間、空間、地點的問題,無時無刻都能修行
那麼大家應該要有所領悟,煩惱、罣礙陽間那些雜事、瑣事、俗事
其實是一件很無明的事,碰到周遭有什麼事情?或是什麼人?
會讓我們感覺到痛苦與罣礙,那麼我們就從那裡先去修就對了
誦經、守戒後,先修定力、再修忍辱、而後修智慧,最後就會得圓滿~
無極至尊盤古帝王寶經~~一段經文分享
帝王曰。吾於萬劫之後。復次降下此經。終為眾生而說。流轉此經。必受無上功果福報。讀誦此經。必受吾之降福。依經而行。生生世世保之康寧。千災萬劫化之無形。吾王之子民者。須慎行而參。不妄自大。功成之時。吾王必到接引。名列仙班。位登極樂。帝王說完此經。風雲雷動。晴空霹靂。長嘯而去。說曰。道在心頭少人悟。只觀眼前是與非。天上仙境美無窮。只為眼賊所迷惑。誇言讚語樂無窮。只為耳賊所迷惑。仙花異草香無窮。只為鼻賊所迷惑。山珍佳饈味無窮。只為舌賊所迷惑。無量仙佛飄雲到。只生歡喜妄大心。天魔鬼邪震山河。只生懼怕畏怖心。仙女散花遍虛空。只生快樂情慾心。身舒意爽自逍遙。六賊迷心混不知。吾道之人不可犯。犯之必入萬劫中。不生歡喜妄大心。不生懼怕畏怖心。不生快樂情慾心。不生六賊劫道心。方為吾王真子民。
好的人、事、物,壞的人、事、物
這一切一切都是幫助修行人有修行的功課
今生、今世,人生的成與敗,一切由自己負責
不要放棄修得好幾世得來不易的人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