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論是修行、靈修、學道法一段時間之後


因為知道修行之後有種種的好處,就會想要開始與人分享


剛開始都會想要從身旁的配偶、親人、朋友、子女開始


但是往往都會覺要要將本身修行的觀念傳出去好難


因為對方的我執觀念很重,再加上沒有親身的去修無法感受


還有剛開始渡人時的說法、和懂的不多,常常因為接受度不高都會感到灰心


甚至很多時候因為態度太過於強烈,反而產生了不必要的爭執


因此傷了和氣又沒有將觀念傳達給對方,實在可惜!


 


只是想將心中的想法告訴對方,但是沒有考慮時機對不對?


這就是與親人溝通之間,欠缺考慮而常常會犯的無心之錯


(因為就是自已人,所以在說話之間都是比較直接)


當對方反駁的時候又缺乏耐心、並且沒有辦法引經據典的將道理傳達


其實要開始渡人的時候,必須要有智慧,不可以太過於燥進


讓對方產生反感,並且有些時候還有因果業力的干擾


所以傳道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先從本身的經驗去分享


但是不是去指責他人的觀念不對,當在談話當中去說的話


是要真心為了對方好?還是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才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


若是傳道渡人是先指出對方的錯誤的話,那對方就不會願意再聽


你說法下去的,因為沒有人願意去承認自己的觀念不對或是缺點


(因為是對方還不認為自己的這些觀念有什麼不對的)


尤其是有些一直流傳下來是是而非的傳統,例如:殺生祭拜、....


 


了凡四訓中提到:「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是福薄之相


就是說不能忍耐瑣碎繁重之事,也不能容忍、包容對方不對的地方


是沒有福氣之人,所以在渡人之時要先學會包容對方不對的觀念


還要與對方保持良好的關係,等到時機成熟時才能渡到對方


並且自己在學習渡人之時,也要有雅量接受對方的指責、批評


因為你必須要讓方覺得你認同他,他才會願意聽你說話的內容


而在渡人時自己也要更精進,讓親人知道自己修行前與修行後


之間的差別在那?除了解因果消業之外,自己的談話、對待人的方式


處理事情態度有沒有更圓融?只要親人看到自己在生活上的改變


自然在渡化他人有遣移默化的效果,當然可以事半功倍


 


因為菩薩要渡什麼人,就會化那種人來渡化他


一般所知的就是觀世音菩薩會化成三十三種法相來渡化人


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聲聞身、四梵王身、五帝釋身、六自在天身


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將軍身、九毗沙門天身、十小王身、十一長者身


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羅門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身


十七優婆塞身、十八優婆夷身、十九長者婦女身、二十居士婦女身


二十一宰官婦女身、二十二婆羅門婦女身、二十三童男身、二十四童女身


二十五天身、二十六龍身、二十七夜叉身、二十八乾闥婆身、二十九阿修羅


三十迦樓羅身、三十一緊那羅身、三十二摩羅伽身、三十三執金剛神身


 


所以在傳道時,要生智慧~~也要不屈不饒~~時時的精進,提昇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桂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