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修行人非常的多,好像只要唸經、靜坐就叫修行


其實修行以這兩個字來解,就是時時要「修」正自己的「行」為


就可以叫修行,若只是唸經、靜坐,而沒有心、口合一的行經典教化


用身體實際去做,從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去領悟什麼是「修行」?


只有單純的唸經、靜坐、不算是真正的在走修行路


而且的渡人時,要將真正自己能做到,再將自己的經驗去與人分享


這樣的渡人,才會讓人心服口服,不是只是紙上談兵的用口傳道而已


若自己的行為無去說服他人,又如何達到真正渡人呢?


因為道理人人會說,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幾個呢?


沒辦法感同身受的時候,別人無法感覺到你的真心


只會覺得在消業、和解因果時,像是一場功德的買賣而已~~


 


好像來消業、和解因果的人,不用分是什麼樣心念,善也可,惡也可


只要有經濟能力,只要願意唸上幾部經,就可以有速成的捷徑


由仙佛馬上去幫助來求的陽間人,去改變現在所碰到的問題,但是談何容易?


仙佛降下陽間,是為了渡化人,並且達到陰陽兩利,並不是那陽世間的人


用小小的功德,就可以讓累世的因果業力一筆勾消了~~


若不是要走修行路,只是一昧的為了自身的利益來做功德


這種「善」不是「真善」,也沒了功德力,因為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


並不是為了償還累世欠人的陰債,而心存抱歉的去真心懺悔讓對方好過


用這樣的心態去做的善事、去行的功德,在效果上是有所不同的


所以很多的人說,為什麼一樣是做善事?一樣在唸經?一樣在佈施?


為什麼有些人問題馬上就有解決之道?而有些人是慢慢好轉?


而有些人則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呢?生活仍是沒有改變


這就是「善念」、「心念」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結果~~


 


修行除了實際的去做消累世業力之外,還有不要造「新業」


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懂,到底如何修?也不知無形中已造業


所以才說去參加法會時,要多聽法師教化,說法


去和解因果時,除了真懺悔之外,也要知道經典到底在說什麼?


由仙佛說明與因果結下之冤業原因,才可以知道,自己犯的錯到底是什麼?


從中去改過,去懺悔,這樣才有達到仙佛陰、陽教化之目的


陽世間的人才不會再犯同樣之錯,並為陰間人種下修行之種子


不然一個神聖的和解因果消業、超渡祖先的過程,只像是一場金錢交易


仙佛的苦心,希望眾多修行人、陽間人不可不知


 


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說到:「小人恐積慣自然,彼將不知為過,


要之不知為過,過所由而日深也。不見為過,過所由而愈積也,過既深


,過既積,將不謂之過,而直謂之惡,無他,無心有心,辨知不可不早也。


吁,既謂之惡,即因以生孽,且因以獲咎,近報則在己身,遠報則在兒孫,


其始祇由鮮毫之過而起,豈不可惜也夫,豈不可慨也夫。」


這段經文就是告誡修行者,深受累世之惡習性所困擾


常常因眼、耳、鼻、舌、身、意所產生之貪、嗔、癡、愛、慾牽引


而在造業於無形之中,不論是有心、無心只要是累積到一定的程度


無心之過就成了惡業了,一定要知道什麼是該做?什麼不該做?


不要被累世習性所阻礙了,不然自己受苦受難也就算了


還會將業力報在兒孫的身上,這樣盲目修行真的是非常的可惜~~


 


又說道:「歷觀儒家理學功夫,從實處修踐;道家玄妙功夫,從靜處修持;


釋家空寂功夫,從虛處修證。究之,皆在心上用功,無非欲此心之無不善。


儒曰,正心,心善則心正焉;道曰,淨心,心善則心淨焉;釋曰,守心,


心善則心守焉。」


經中有清楚的提到,到底如如做,就是修行,要先從「明心見性」開始


明白自己的心,觀見自己的性,從自身的「心」去修持,不論是那個教別


都是從先發出「善念」為開始修行的第一步,修心守口的重要性


這樣才不會於修行的消業過程中又在造新業,修行變成徒勞無功了


並最好要守五戒:不偷盜、不邪淫、不酗酒、不妄語、不殺生


行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樣的修行才不會走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桂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